|
白酒,伴随并成就中国人一生的仪式!白酒,是中国传统之物的代表之一。无论你会不会喝酒,爱不爱喝酒,想不想喝酒,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都会以不同方式向你展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白酒。 白酒,时而出入庙堂,器宇轩昂;时而市井小巷、自由不羁……酒场百态,包罗万象,折射出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今天这种都市化的进程里,真正追本溯源,按照一年节序如流,让春夏秋冬从生命中穿过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中国人说“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春秋往复能不能够找到一个载体呢?当然! 中国白酒为什么能够飘香百年?酿酒官微概括或许是因为白酒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因为依赖技术而轻易狂妄。中国白酒对于四时节序的严格遵守让其一直保持着“中国味道”。 01 白酒,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 古往今来,很多故事都与酒分不开,少了酒,感觉就好像少了灵魂一般。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白酒,作为一个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中国的白酒,实际上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历史悠久的种植文化:《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中国白酒杂志查阅记录,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时至今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而高粱与小麦,更以美酒这种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奥妙无穷的储存文化:俗话说,“酒是陈的香”!酒的成分除乙醇外,还有蒸馏过程中的微生物、甲醇、乙醛等。新酿的酒喝起来生、苦、涩,而在自然窖藏陈酿后,酒里的醛不断的氧化为羧酸,羧酸再和酒精酯化,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使酒质醇厚,产生酒香; 积淀深厚的养生文化:白酒养生文化,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名片,让世人陶醉流连。按照中医理论,酒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比如,适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冠状动脉中转移,从而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预防心血管疾病; 微妙复杂的政治文化:中国酒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自古中国古代君主、名臣、武将、文人多爱酒,很多的故事都与酒分不开,少了酒,感觉就好像少了灵魂一般。酒能立国兴邦,酒能助力王侯将相者建勋立业,酒能使政治家做出英明的决策,为圣人者亦离不开酒,足见酒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 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数千年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李清照、陆游、马致远......数不清的名人雅士,数不清的妙笔佳作,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扑鼻的酒香和绵延的诗酒情怀。《诗经》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 一杯白酒,饱含着5种文化,演绎着5种精彩,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 02 白酒,中国人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 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距离拉近。家人聚会推杯换盏间,流露着脉脉温情。 “无酒不成宴席”,“酒不满不成敬”,酒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历史的选择:中国人爱喝白酒,是我国历史的选择。在古代,人们日常的饮品无非就是酒和茶水,所谓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古代关于酒水品类的选择也过于单一,古人的“酒”虽然不单指白酒,还包含黄酒、米酒等,但黄酒、米酒等因受生活习惯、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影响力较之白酒实则过小,这也渐渐铸就了白酒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 精神诉求文化传承: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古代有烧酒、烧刀子等名称,建国后才将“白酒”这一称谓统一的确定下来,而对于酒的始祖更是流传着各种典故,有人认为是杜康,有人认为大禹时期的仪狄,甚至也有上古时期猿猴酿酒的说辞等。足见我国白酒酿造历史的源远流长。而有关白酒的史书记载,基本上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一脉相承且同步进行的,这源于我们对白酒的诉求,其精神层面大于它的物质层面; 健康养生生活需求: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国白酒杂志也发表过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最,达到了近1500种。2013年白酒专家的研究报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近7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国传统白酒即纯粮酿造的白酒,富含的健康因子含量最高,远远超出葡萄酒!这个科研成果也震惊了国内外酒界。历史上,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比较注重养生。适量饮酒可以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健康功效,比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胆结石、肿瘤、激发大脑智能等等,并且从中医的角度说还能起到驱除寒冷、舒经活络等等功效。因此中国人爱喝白酒,这不仅缘于历史的习俗、情感的熏陶,更是健康养生、品质生活的理性需求; 生活感情的润滑剂: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这句中国谚语早已点明白酒是典型的社交性消费。比如老友相逢,把盏叙旧;生意场上,觥筹助兴;无论饯行还是接风洗尘,没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气氛。而白酒在这些人际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气氛高涨和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等。据酿酒官微调查消费者消费白酒显示:社交场合应酬40%,助兴22%,习惯13%,消愁解闷5%,养生保健、御寒等20%。可发现养生保健、御寒等属于生理层面的需要,只占20%;习惯消费和消愁解闷主要属于个人消费,只占18%;社交场合消费和助兴占62%,这是典型的场合消费、社交性消费。由此不难看出,白酒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 03 白酒,一面关照人性的镜子 《说文解字》上说得好,“酒”是一个转音字,转自“迁就”的“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单纯地说酒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要看什么人来喝它。一个真正的豪迈侠义之人,他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种忠肝赤胆,让酒越喝越好;但是一个小人,谄媚,勾心斗角,那么酒就有可能越喝越坏,甚至在中国古代政治的纷争中,用来毒杀人的也是鸩酒。 所以在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酒,是否应该回头映照一下自己的性情?不要忘了许慎的那句话:“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今天可以选择的空间多了,但是,人的性情还会跟酒去融合吗?我们真的由酒去点燃我们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敬重,让中国人的气质在酒香中发挥得更好吗? 04 白酒,伴随中国人一生每个重要时刻 白酒之于礼仪,有着啤酒、红酒无法替代的地位。 白酒几乎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周岁要喝庆岁酒,孩子金榜题名、新婚大喜更是少不了酒…… 人的一生总是少不了美酒的助兴……一生如此,一年亦是如此。春节要喝团圆酒,清明登高要喝祭祖酒,端午节要喝辟邪酒,中秋节要喝赏月酒,到了重阳节也要“把酒临风”。从古至今,中国人是离不开白酒的。 05 白酒,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情感 酒是点燃诗情的引子。从当年的曹孟德“横槊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杯酒就摆在我们千古的梦想和诗情里。 我们都曾经跟着陶渊明去喝他田园里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这是一种回归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 我们也曾经跟着李太白喝他豪迈的酒。“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说他自己无非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李太白邀约千古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今天我们的樽中不缺酒了,但是缺月光。我们仍然缺一段月光相映的诗情。 到了苏东坡。他曾经“举杯邀明月”,他曾经“把酒问青天”,他曾经“一杯还酹江月”去感慨历史的沧桑。这些酒喝到今天,应该说,在一个极致繁华的物质时代里,我们除了更多酒的分类、酒的包装、酒的价格,还应该再问一问:白酒里还有中国人的诗意吗?我们还是那个烂漫飞扬的民族吗?我们还有一把热热的血性来对抗今天世道的冷漠吗?我们在喝酒的时候,能不能让这个千年盛筵,让那些诗人的魂魄再回到我们的生命中呢? 06 白酒,一年一生中国人永远离不开 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都喝酒,虽然档次不同,气派迥异,但把佳酿喝下肚,品味那种美妙的过程,是一样的。 对我们而言,意气风发时,把酒言欢,失意郁闷时,借酒浇愁,美酒入肚,或放浪形骸或缠绵悱恻,诸多情愫,都在推杯换盏之间予以抒发。 正所谓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白酒是粮食的魂魄,凝聚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态度。在祭祀大典上,中国人无论面对祖先,还是面对生杀和未来,都会用一杯一杯的美酒祭告天地。西方的酒神文化是以果酒轻盈的香气和饱满的热情祭拜天神,那么中国的粮食酒就是以这样一种深沉、透彻的魂魄去回馈大地。 白酒,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情怀;白酒,是中国人追求一生的仪式。 对一杯白酒来说, 需要时间的发酵,并在恰当的岁月成就, 对于人生而言, 在时光中沉淀,酝酿,韵味深长.... 喝的是记忆,品的是人生,每一位中国人的一生,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永远离不开白酒。 |